一大早,何远清就坐在实验动物中心大楼的监控室电脑前密切关注着数据和影像,这是他多年来的习惯。活体成像、智能笼、转基因操作系统……这些实验设备就像是何远清的“家当”,监控中显示的16间实验室中的设备和仪器,他都能如数家珍一般说出它们的来历和作用。
何远清2006年从扬州大学博士毕业后入职我校,现为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实验动物中心主任、硕士生导师。
周一早上迎接新一批用于教学实验的动物,准备部门会议汇报内容;周二上午京江学院上课,下午检查实验仪器;周三每周两次的屏障实验室使用培训;周五晚上研究生小组汇报……“何老师是个‘工作狂’,他的工作总是安排得满满当当。”在中心实验管理员潘晔眼里,何远清是一个对工作热情负责的人。
实验动物是“活的精密仪器”,医学、药学、生物学等众多研究领域都离不开它们。要想维持整个学校的动物实验体系正常运作,中心的工作总是繁多的,没有寒暑假,加班是常有的事。
凌晨一点,空调出了问题,何远清立刻从家赶来处理。工作人员周洁说:“离心机坏了,嫌售后维修费用高,何老师自己动手修。”隆冬夜,实验室跳闸,排查完下水道等地方后,何远清裹着又湿又冷的衣服返回家中。妻子常燕心疼地说:“他的手机24小时在线,只要是中心的事,就是最要紧的事。”从仪器的选购到招标、调试、维护……何远清总是亲力亲为。
何远清常牵挂实验动物中心的安危,查看门禁,检查有哪些学生进入屏障实验室,巡视一楼普通实验室……件件事都不马虎,包括下雨天有人将电动车放在大厅中充电等危险举动都逃不过他的双眼。
氛围轻松、内容丰富,是学生对何远清所教课程最深的印象。何远清担任药学、临床医学、药剂学、检验医学等专业本科生《医学实验动物学》课程的教师。“何老师会根据各专业的不同需要调整课程安排,注重实践教学。”医学院卫检1701班朱媛媛说,“我们这学期是没有实验课的,何老师特地把一半课时调整为实验课。”
教书,何远清是认真的。与何远清同上一门课的潘晔说,“每当我有课时,何老师会关注我课件准备的情况,听完我第一堂课,他才放心。”何远清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本科生增加趣味性、知识性;研究生则以实际操作能力为主,从抓取保定到给药、采药途径,何远清总是手把手地教给学生。
虽然《医学实验动物学》只是一门选修课,但何远清特别的教学方法仍然为他“招揽”到了一大群“铁粉”。“何老师在课上从不刻意地维持纪律,但没有一个同学是不认真听的。”朱媛媛说。何远清循循善诱,把实验动物发展史和实验动物对医学、农业等科学发展的贡献与学生交流,用实验动物最新的研究成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今年何远清荣获“江苏省实验动物工作成效突出个人”称号,他谦虚地说:“我希望能有更多人了解实验动物的意义,荣誉和成绩不是我个人的,它离不开我们团队中的每一个人的付出。”
中心建立之初,何远清一心想要提升其服务能力。在一次培训中,他了解到一种设置“AB岗”的机构运行方法,但这种方法需要的成员数量偏多。何远清根据中心人员偏少的状况,将“AB岗”与中心工作人员“一专多能”的特性巧妙结合起来。安全管理员武晓琳的专业方向是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何远清有意识地培养她的实验动物专业技能,“只会‘分子’不会‘动物’就是短板,所以我们要一专多能。”武晓琳说。
近年来,何远清和中心工作人员一起制定了100多个中心内部管理文件和工作规范,形成了实验动物中心全体工作人员的标准操作规程(SOP),并经常督促检查,要求中心工作人员严格按照SOP执行,使全体工作人员形成了良好的工作习惯。
在学校的大力支持和设备处领导的关心指导下,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实验动物中心的实验室建设工作得到了很大发展,装备了大量现代化实验仪器和设备,建成了转基因动物生产与研究实验平台、实验动物模型制作研究平台、自动化病理切片与比较研究平台、分子生物学实验平台、细胞生物学实验平台、动物行为学研究平台、细胞遗传学分析平台等多个实验研究平台。中心的服务项目也增加到500多项,做到了从基础的实验动物代养到高端的动物手术都可以完成,满足了学校的教学科研需求。
平台面向校内外开放,承接委托实验项目,平均每年承接50多项大型项目。何远清将中心平台做成服务窗口,每年接待150多项科研项目,做到了以实验动物为主线的全过程和全方位服务。“实验动物公共服务平台是全校甚至是社会的公共服务平台,我们的服务理念、服务态度就是中心的生命力。”何远清说。
实验动物中心就像是何远清的第二个家,他性格开朗乐观,感染着身边的同事。由于读博,周洁感到压力大,细心的何远清发现后这样开导她:“不要总皱着眉头,会变丑的。”周洁笑着说:“中心人员由少到多,何老师把大家团聚在一起,像我的大哥哥一样。”
“在疫情返校隔离期间,何老师买了一堆东西,一趟趟送过来。”武晓琳说,这样的温暖让她很感动。中心工作人员陈敏说:“温和的何老师,从不吝啬对我们的夸赞。”陈敏也是何远清的学生,读研时做实验,为争取时间,她一天没吃饭。夜里11点,酶标仪突然坏了,关键时刻,陈敏第一时间向何老师求助。“五分钟后到。”修好酶标仪后,何远清又带着没吃晚饭的陈敏去吃饭,直到做完实验送陈敏回宿舍后才安心离开。
教学之余,何远清还细心指导学生的毕业论文,从论文选题到技术路线的设计以及实验的准备、实施,他都给予细心的指导和充分的理论及条件支撑。“我的课题需要用到一款大型设备,由于手续繁琐,在何老师的帮助下,很快就用上了。”食品学院硕士生郭蕊提起何远清平日里对自己的帮助,感慨良多,“何老师总把学生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认真对待。”
“有什么想吃的?我给你们带。”何远清的这句话成为疫情期间留校学生与外界美食之间的“桥梁”。“开组会时,何老师总告诉我们要是有任何困难都要跟他说。”郭蕊感动地说:“前两天,我取试剂时骑电瓶车摔伤了,打电话给何老师,他在医院全程陪同我看病、买饭。”
管理、教学、科研,何远清用他的责任和奉献,用心经营着实验动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