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党委
首页 党委简介 通知公告 党的建设 理论学习 先进典型 机关分工会
 
 
先进典型
先进典型
当前位置: 首页>>先进典型>>正文
立德树人 | 于峰:眷恋细胞的人
发布日期:2020-12-10   浏览次数:

“最敬佩于老师的执着敬业和能耐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的精神,在繁杂的环境中,他能不受外界影响,有条不紊地按着自己心中的目标努力着。” 生命科学学院教师徐庆刚口中的于老师就是同一课题组的于峰。


undefined


01

兴趣成就科研人生


有人说,坐冷板凳不易,把冷板凳坐热更不易。在于峰看来,做科研是一种奢侈的兴趣爱好,花钱不说,最主要的是要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才能撑得起理想。


2012年,于峰前往美国贝勒医学院细胞治疗中心做博士后,从事肿瘤免疫治疗的转化医学研究,美国浓郁的科研氛围和前沿技术深深刺激了他。2015年回国后,他立志要在肿瘤免疫治疗方面有所建树。经过多方努力筹建了“免疫细胞治疗实验室”之后,他博士后期间的课题研究得以延续。


于峰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平台,从此实验室成了他的第二个家,细胞成了他最亲密的伙伴。多年来,他始终坚持早上很早来实验室,晚上很晚离开,节假日也不例外。


制备病毒→转导T细胞→扩增→测CAR表达效率,一个试验流程下来需要30多天,也不一定有好的结果。这样的轮回经常出现,是对人耐心和毅力的考验多年来,不管实验结果如何,于峰对他钟爱的细胞从来不离不弃。他一直保持着一个习惯,早上到校第一件事就是直奔实验室观察实验结果,困了累了烦了甚至高兴了就去细胞培养室看看细胞,心里就会豁然许多。


undefined


在徐庆刚眼里,于峰是个比较“佛系”的人,他整天与一堆仪器和细胞打交道,外面的喧嚣和嘈杂似乎与他无关,身边人也劝他“趁热”发几篇论文评评职称,可他依然按自己心中既定的目标,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前行


耐得住寂寞,才能守得到繁华。“坚持做好一件事是这个世界上最让人佩服的事情,我的老师就是这样一位科研人。”研二学生高杨用敬佩的口吻表达了对导师于峰的肯定。高杨说,于老师对其他事情没什么要求,但对于科研、对做学问却异常严苛与执着。当实验结果不理想时,他从不泄气,而是选择一点一点地突破瓶颈。“这种‘钉子’精神对于刚开始从事科研工作的我来说影响是深远的,我从中学到了坚持和专注。”



“我的人生注定要和细胞结缘,因为我喜欢做实验,只要到实验室,我的情绪就比较亢奋。”于峰表达着对这份工作的深爱。在他的带动和影响下,久而久之,团队的其他老师和学生也渐渐喜爱上了实验室,每天都要和细胞会会面。难怪高杨感慨道:“我们实验室是一个团结努力的团队,我们从来都不愿意让老师失望,相信我们可以收获属于我们的成果。”


于峰深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他说,如果你对一件事情感兴趣,你就会产生很强的探索欲望,做起事来也会有源源不断的动力,尤其是处于困境之时,才不容易退却。


undefined


02

给细胞和病毒装上“瞄准器


随着肿瘤发病率和发现率的不断提高,肿瘤治疗手段也在不断进步与增多。肿瘤免疫治疗是诸多治疗手段中最具希望的方法之一,CAR-T细胞(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和溶瘤病毒在肿瘤免疫治疗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当前的热门领域。于峰的科研领域就是处于这样的生命科学前沿,他也成了一位每天都要跟细胞和病毒打交道的人。


undefined


“CAR-T细胞和溶瘤病毒都具有高效的肿瘤细胞靶向攻击能力。”于峰用通俗的语言来做科普:CAR-T细胞是利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将人体最主要的抗肿瘤免疫细胞(T细胞)进行改造,给T细胞装上“瞄准器”,让其精准杀伤肿瘤细胞。CAR-T细胞不仅具有高效、精准的杀肿瘤细胞作用,而且能在病人体内存活数年,因此CAR-T细胞也被称为一种“活药”。溶瘤病毒是实验室研究的另外一种“活药”,是通过遗传工程的方法将痘苗病毒的致病基因敲除,让其特异性在肿瘤细胞内复制增殖、最后将肿瘤细胞裂解,这种改造的病毒在正常细胞内不能复制增殖,只能在特异性的肿瘤细胞内增殖,因此也具有靶向杀肿瘤作用。


从2015年筹备实验室至今,于峰团队的实验已有令人鼓舞的进展。不但建立了高效、稳定的CAR-T细胞制备平台以及整套的溶瘤病毒构建、纯化、扩增体系,而且获得了多项横向课题及纵向课题资助。而于峰本人也获评2019年镇江市“金山英才”领军人才。


03

寻求科研中的快乐


在于峰二十多平方米的办公室里,满满当当挤了3张教师办公桌以及7张学生学习座椅,三位老师、四名研究生和三名技术员在这里“平起平坐”。办公室一角的小桌子上放着两盘饼干以及速溶咖啡,这是他们做实验误餐时的代餐。这个不大但温馨的办公室承载着他们对“CAR-T细胞及溶瘤病毒”的期望,见证着科研过程的喜怒哀乐


undefined


每当研究生提起这个团队,总是满心欣喜和感激于峰在指导学生科研之余,还抽时间与学生沟通交流,鼓励他们要把眼光放长远。在学生课题进展不顺的时候,于峰从不批评,而是召集课题组成员一起分析原因,讨论最佳方案,让课题研究走出“止步不前”的困境。


对于研究生的培养,于峰自有他的“三部曲”法宝,即,教(对刚进课题组的新人手把手教实验细节,避免纸上谈兵)、想(鼓励学生多读文献,勤思考,学会自己设计实验方案)、放(放手让学生自己做科研)。多年来,于峰始终保持自己做实验的习惯,他认为只有自己亲手做了实验才能知道其中的细节,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和他们一起享受科研中的快乐


undefined


于峰团队成员提到最多的就是“快乐科研”,在团队里,能感受到师生间更像是科研伙伴关系。高杨说,跟着于老师做实验,苦过哭过累过,但更多的是老师带来的感动和快乐。于峰对学生像自己的孩子一样爱护,让身在异乡的他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在这里,我相信自己,相信导师,更相信我们这个快乐的科研团队。”高杨说。


为什么团队中人人都提到“快乐科研”?于峰坦言,其实科研大多是不顺利的,但要学会苦中作乐,不断发现科研过程中的乐趣,把学习一种新的实验方法、解决一个实验问题、完成一项实验工作都当作是巨大的进步。“当经过不懈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时是很快乐的,我们团队习惯大家一起分享快乐,所以快乐就多起来了;团队成员之间感情都很好,相互包容,这样我们的科研工作才会充满乐趣,我们的生活也会因此变得更加绚丽。”于峰说。


undefined


科研之路多坎坷,只有守住初心,坚持不懈,从一而终,才能砺得梅花绽清香。我们期待于峰和他的团队在厚积薄发后,终结累累硕果。